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记者朱梦秋)得益于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取得较快发展,客群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消费金融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消费金融也在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有效拉动了内需。除了金融机构,不少商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也纷纷进入消费金融市场“掘金”。
用户画像: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消费金融渗透率迅速上升,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18年末,全国成年人在银行有过贷款纪录的比例接近四成,在银行之外的机构、平台借过款的成年人比例约为两成。
虽然近三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增速持续下滑,广义消费金融余额增长率从2017年的38.13%下降至2019年的15.92%,但其增速仍高于个人贷款等其他类型贷款的平均增速。截至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客户数量为1.27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超五成。
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小额、快速、灵活等特点,与当前消费者偏好超前消费、个性消费、网络消费的特点相契合。报告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触达或者未能有效服务的中低收入长尾客群,风险相对较高。
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是消费金融产品用户的主要画像。报告显示,2019年,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在25%-50%之间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15家,同比大幅增加,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客户占比有所降低。从年龄段看,部分消费金融公司80后、90后客户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90后客户占比普遍在50%左右。从收入方面看,消费金融公司客户中,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客群占比较为稳定,11家消费金融公司月入3000元以下的客户占比不断提升,四家消费金融公司月入3000元以下的客户占比超过50%。
随着低线市场的消费潜力被挖掘,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区域不断下沉。报告认为,中小城市、农村地区消费金融服务长期缺位,消费金融从大城市迈向小城镇,将逐步填补商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
企业跨界“掘金”消费金融市场
如今,消费金融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居民的消费潜力被进一步释放。报告认为,购物、餐饮、娱乐、家装、旅游、教育、医疗等场景都能成为消费金融服务的场域,凡是能产生个人消费的领域都可以纳入消费金融的场景服务范围。
例如,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利用苏宁易购场景支持,自开业以来购物贷累计投放249亿元,占公司投放总数的35.3%。购物贷服务客户数1886万人,占公司客户总数的62%。在购物贷中,免息贷款的占比为53%。
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依托海尔集团,开展基于电器销售场景的消费金融业务。2019年5月,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推出的“产融共创贴息”活动首次在山西试点,试点期间,试点企业太原工贸全月销售额达到1209万元,商户零售额逆势增长31.3%,客单价(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翻番提升、套购占比突破50%。5月试点以后,该活动面向全国开展,共准入了1300家商户,冰箱贴息型号拓展至117款,主力商户零售销量提升8898万元。
然而,受制于支付、审批环节复杂等因素,场景金融目前主要集中在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家电线下门店,医美、家装、教育培训、旅游等金额较大的消费场景。报告表示,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继续将客户拓展业务放在重要位置,普遍采取大力拓展新的消费场景策略,加大自有品牌宣传力度,并与头部互联网公司、流量平台开展引流、联合放贷等合作。
面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大型商业银行开始重视消费金融领域,此外,各类互联网机构或者商贸流通企业等也在利用自身流量和场景优势涉足消费金融,不少企业通过投资及入股或其他新设方式获得消费金融公司牌照。
2020年5月,重庆银保监局公布了《重庆银保监局关于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批准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其中,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出资7.5亿元,持股比例50%。
最近,B2B生鲜平台美菜网也被传出计划开设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但是截至发稿,公司并未对此正面回应。有业内人士认为,美菜网等生鲜电商企业开设消费金融平台,具有场景真实,渠道丰富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