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李远方)12月1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教师队伍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万人增长至现今的1732万人,增长了12.5%,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同时,在营造教育教学环境方面,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加强督察力度,目前全国20个省(区、市)已出台减负清单,预计年底前全部出台。
看点1:督导减负压实责任
近年来,由于一些历史方面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额外工作负担过重,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布置随意。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耗费教师大量精力。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重点聚焦、严格清理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四类事项中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对中小学教师减负提出四方面共20条务实举措。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四项重点要减的事务,此次意见中都有具体要求。其中,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明确将至少减少50%,各类报表填写工作也将会大幅压缩。
在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上,意见明确,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实需要开展的,要与教育部门协商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在评价上,坚决克服重留痕轻实绩的形式主义做法。
教师减负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意见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责任,并要求列出具体减负清单,确保减负工作落地见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把审批和报备关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之中。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督导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看点2:减负清单相继出台
一年来,很多省(区、市)出台相应的减负措施,实施教师减负专项行动,如陕西省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减轻教师无关培训负担;山西省共减少不必要检查、考核、评比项目200余项;浙江省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每学期选择进校园活动不超过5项。
“教育机构不得安排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表彰或其他宣传活动,不得随意抽派教师参与会议、会务等活动。”11月27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清单》。该清单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每年初制定本地面向中小学教师的督查评比考核事项,党委审批后组织实施,未纳入清单的不得进入校园;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等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替代实际工作评价。
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对照清单,认真抓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
该减负清单包括:未经县级以上党委批准,不得组织全域性的进校实地督查检查考核活动;不得以调研指导、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一票否决等方式,变相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未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不得开展各种“小手牵大手”活动,不得要求教师参加各类社会性评比、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主题征文、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活动等。
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对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全省各地要在2020年12月31日前,对本地区现有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一次集中清理,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确保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
河北省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若干措施强调三个“严禁”:严禁自行设置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严禁同类事项多头重复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及各类校园创建活动,严禁简单以留痕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
看点3:对症下药持续发力
教师负担过重一直是舆论较为关注的问题。老师累,除了日常的教书育人,一定程度上是“累”在承担了许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比如,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有的布置随意;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等。
“这极大地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对此,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教师负担重问题成因复杂,直接原因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机制还未建立健全,引发无关性社会事务进校园、教师考评不合理等问题屡屡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对教师减负,还需要统筹施治、对症下药、持续发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建议,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一定数量的工勤人员,完成校园安全、宿舍管理、学生餐管理等非教学任务,让一线教师从这些琐碎的非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休息权得到保障。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校长黄艳认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必须看到,在中西部地区不少中小学教师不仅没有双休日,法定节日也很难完全休满。另外,“量化”“精细化”管理等管理模式让不少教师陷入过度“被考核”的困境。因此,她认为有必要从教育生态、教育大环境的改善做起,提升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业界普遍认为,为教师减负最首要的问题是根除漠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育人特性的思想认识根源,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让教育焕发应有的生机;其次综合施治,教育系统内外共同发力,进一步破除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的制度性障碍和人为因素,建立良好的教育治理生态,让校长专心治校、教师静心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