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李远方)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生态环保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以及系统性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框架搭建形成,蓝天、绿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截至2019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有8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年底,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将全面完成。
此次建议的发布为在新发展阶段继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也指明了发展的根本方向。建议提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三○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行动方案。
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产业、能源、运输、生活各个领域,需要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协同发力。
目前已有北京、河北等20余个省(区、市)发布具体方案,明确了治污时间表和路线图。
比如,在限塑方面,北京发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将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分步实现限制目标。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河北省提出,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发展环保产业,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表示,“展望‘十四五’,我们要持续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构建大环保的格局,让山东的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促进绿色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要素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要减少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比重,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能源结构转型,要推进传统化石能源绿色化、清洁化,提升新能源比重;要素结构转型,从偏重人力、资源、资金投入,到更多依靠技术、人才等;社会结构转型,要求越来越多人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延伸
更大力度统筹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针对建议中提到的制定二○三○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行动方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细康表示,“碳达峰”意味着到2030年我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再增加,某种意义上说是粗放式发展的天花板;“碳中和”则要求更高,强调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让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目前,我国试点碳市场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截至今年8月末,7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0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92.8亿元。
有业内人士预计,“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开新局,绿色发展将获更大力度支持,特别是随着未来十年碳排放达峰行动的持续推进,低碳产业将站上新风口。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大势所趋和机遇所在,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黄宝荣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步伐。以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为核心,统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以降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代价,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的经济体系。